关键技能:教会孩子照顾自己
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?



【课程梳理】


对于自闭症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,首先应明确两点:

1.饮食包含什么:饮食包含吃和喝

2.习惯的定义:习惯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。

吃饭是手、嘴、眼睛等感觉器官整合完成的行为过程。

孩子吃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

1.进餐常规方面:

       吃饭用手,饭前要洗手:孩子是否可以自主的完成吃饭前洗手的步骤,例如自主找到洗手间,开水龙头,从洗手间走到餐桌等

       洗手时会出现的行为问题:孩子洗手喜欢玩水,喜欢玩香皂的泡沫,在饭前洗手这个问题中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平时的进食。

      挑食偏食:孩子只想吃面条或米饭,不想吃蔬菜只想吃肉,孩子不想吃主食,想吃零食。要清楚孩子挑食的真正动机,动机很重要。

       此时家长需要评估,孩子有没有提要求的能力,是否可以通过口语和图像的方式清晰表达出自己的要求,例如要勺子,要米饭等,这些能力属于评估考量的部分。

2.吃饭过快或过慢

       吃饭过快或过快都不符合普通人的要求的,需要介入干预。

       吃饭过快:a.饿的时间过长;b.没有很好的咀嚼,这会导致胃部功能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。

       吃饭过慢:a.咀嚼功能发育情况考量;b.因为时间长了饭菜凉了

       家长应该注意到,吃饭过快或过慢的孩子是否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吃饱或饿的感知。这和孩子的泛化能力有关,泛化能力又可分为:人力泛化和环境泛化,吃饭的环境换了,做饭的人换了饭菜口味不一样也会造成孩子拒绝进食。

3.口腔功能问题

       自闭症的孩子大部分口腔功能是正常的,但有些自闭症伴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口腔功能偏弱一些,常伴有咀嚼功能弱,流口水的现象,家长需客观的看待孩子吃饭的问题。

       总而言之,要客观的看待孩子吃饭的问题,要弄清楚孩子吃饭问题的动机,例如零食因素,环境因素等造成孩子不正常进食。

案例简析:不吃菜的孩子

       孩子四岁了,就是不爱吃绿色蔬菜,上幼儿园时老师反映,如果强迫孩子吃一点蔬菜,孩子会有哭闹的情绪,甚至还会有打老师的举动,现在孩子看到绿叶菜就会哭,父母和老师都为这事很苦恼。


根据此案例,应有如下的介入计划:

1.策略:塑造(逐步强化,逐步接近终点的行为)、区别性增强(强化一个反应群组对另一个反应群组的强化)、消弱(指不在强化之前被强化的行为),以上三点是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中实际运用的策略

2.强化物:食物或活动(例如IPAD,互动性的活动)

3.目标设定:起始标准——呈现蔬菜;终止标准——连续吃14口饭菜

家长可以做的

刺激退除:逐渐改变食物的质地、种类和量;

动机操作:可采取剥夺的行为,在孩子很饿需要食物的时候再进行能力训练;

负强化:食物放在孩子嘴巴旁边,不吃就不拿走;

同伴示范:强化同伴的行为;

营造愉快的用餐情境:在孩子吃饭时不要生气,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,促进孩子愉快的进餐。